eClass學校實例分享─臺南市東區勝利國小
黃雅貴老師:eClass讓我看見,學生在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成長與學習的主動性!
2008年1月,臺南市東區勝利國小舉辦了校內第一場eClass培訓,不僅黃振恭校長全程參與,進行培訓的老師們亦相當認真,願意花時間投入網上教學的學習。2008年2月起,學校第一批網上教室開始設置了,除了黃校長與梁宗賀組長的支持與努力外,擔任一年級導師的黃雅貴與杜叔娟老師,更是勝利國小在第一線推廣eClass的重要種子老師。透過網上教室的設置,學校與老師們希望能為學生延伸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親師溝通順暢無阻,家長正面鼓勵與幫助
黃雅貴老師表示:「使用網上教室是有感於在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常覺得學校的教學與家中的學習是有落差的:在學校,學生透過資訊科技來進行學習,但回家到中,家長卻以傳統的方式來為孩子複習。有時教師在學校中的教學方式,家長不易從學生的作業中了解,教師與家長間也缺乏溝通的管道。」
因此,eClass網上教室發展至今,老師發現除了學生的作品常讓她驚喜外,家長對於學生學習的投入也比過去來得多、來得積極,網上教室也成了家長與老師溝通的另一個管道,家長還會主動提供老師在教學上可能需要的資源,這些對老師來說,都是進行網上教學時正面的鼓勵與幫助。
黃雅貴老師:小一國語延伸閱讀─《春天在那兒呀?》
學生積極投入網上學習,互動討論啟發思考
同時,在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學校老師常覺得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給學生進行延伸學習,卻受限於教學環境、學校教學的時間而無法進行。黃老師也說:「有了eClass之後,資訊融入教學時的困擾不僅在導入網上教室後已獲得解決,在整個過程中,也看見學生在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成長與學習的主動性。」
透過eClass網上教學,勝利的學生有了一些正向的轉變:網上教學的互動討論,讓學生間形成一個互相觀犘、彼此良性競爭的氣氛,同時會互相指導、彼此分享經驗,更樂於、期待在課堂中欣賞同學的作品或分享自己的作品。
例如:討論區的內容一直以來都是以國語科的提問與延伸思考為主,在剛開始時,由於一年級學生不會打字,因此是以學生說、家長協助打字來進行。當學生具備打字能力後,便開始鼓勵學生自己打字發表想法。也曾用過錄音的方式讓學生來發表故事。有時在討論欄,學生也會主動上傳與問題有關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黃雅貴老師:學生專題作業─「我是小豆子」
黃雅貴老師:學生網上作業─「藏家寶貝」
利用資訊科技輔助,學生主動延伸學習
另一位勝利eClass種子老師─杜叔娟老師,也大方地與我們分享她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益處。杜老師說道:「過去的傳統教學所面臨較大的困境是,過於抽象的事物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有時即使講解得再清楚,學生仍無法理解。另外,教師在課堂上所上的教學內容學生往往回家無法陳述,一旦學習碰到問題,家長會不知如何協助孩子。」
如今,透過eClass的輔助,老師可讓學生更易理解教學內容,課程介入多媒體與資訊科技後,學生也覺得學習更有趣。杜老師深刻的感受到,將教學延伸到課外,不僅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家亦能進行加深與加廣的學習,無形之間,學生就從被動的學習逐漸轉換成主動學習。
杜叔娟老師:「落英繽紛五月雪─油桐花」影片補充教材
杜叔娟老師:學生討論欄─「全部都是我的寶貝」
學生的轉變,是持續經營網上教室的動力
我們知道,充實網上教室,推行網上教學無疑要花費老師們相當多的心力,不過杜老師說:「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與轉變─在學習上的用心及主動、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願意持續下去的動力。」
當看見學生樂於學習、家長透過網上教室配合教師進行課後輔助教學,或成功協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時,勝利的老師們知道,持續經營網上教室─是值得的〜
[訪問/撰稿:林庭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