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rtfolio學校實例:香港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iPortfolio學校實例:香港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鄧烈文校長、資訊科技組黃錦良主任
小學生積極建立電子學習檔案 提升自信、確立自我形像
小學一年級學生就懂得製作自己的學習檔案?或許您會疑惑他們已具備足夠的能力嗎?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學生就印證了,小學生年紀雖小,但只要有簡單易用的輔助工具,他們也可以製作精彩的學習檔案。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鄧烈文校長及資訊科技組黃錦良主任,跟我們分享了推行電子學習檔案的心得及豐碩成果。
電子學習檔案具高實用性及教育價值
學習檔案給一般人的印象是中學生、甚至高中生的專屬品,為何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會鼓勵學生從小開始建立學習檔案呢?鄧烈文校長說:「毋庸置疑,對中學生而言,面對新高中學制,學習檔案有其必要性,而我們正回應了新高中學制的需要。事實上,時下的幼稚園生和小學生,普遍都會製作一冊裝訂精美的個人學習檔案,作為升學的參考資料。常言道:『求學不是求分數』,學習歷程是較學業成績更為重要的;建立學習檔案的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確立價值觀及自我形象。我認為學習檔案更能為學生保留最美麗的成長回憶。」鄧校長肯定了學習檔案的價值,但他指出:「如何製作才是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鄧烈文校長鼓勵學生建立學習檔案,以提升自信、確立價值觀及自我形象。
製作得其法 可減輕老師負擔
學校以往的做法是,由家長負責為自己的子女製作學習檔案,學校只會因應家長呈報的得獎紀錄、活動證書等等,發信證明學生獲獎或曾參與該項活動。然而,此種運作模式實際上面對了不少困難。例如,家長一旦遺失了證書,紀錄便會無從考究。
而若由學校利用電子系統集中處理紀錄,鄧校長首先考慮的是老師的額外工作量,他說:「推行學習檔案固然有益,但若全由老師製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就在為上述問題困擾之時,適逢香港優質教育基金為減輕老師的行政工作而推出撥款計劃,學校了解到eClass 產品的優勢後便購置了eClass iPortfolio。
選擇eClass全因資料整合性強、簡單易用、支援多媒體檔案
提到選用eClass iPortfolio的原因,鄧校長表示:「我們的採購的過程甚為嚴謹,先聽取供應商的產品介紹,再由全體老師開會討論採用與否。我們選擇eClass,皆因其簡單易用,又與網路結合。而對於eClass iPortfolio的功能特性,鄧校長也讚賞道:「用文件夾儲存學習歷程的傳統做法,有儲存空間的問題,尤其是視覺藝術科的立體作品,不容易存放及展示,iPortfolio則突破有關限制,提供了多媒體空間。例如:參加英語話劇比賽;做社會服務,帶領傷健人士、老人家去參觀古蹟,並充當導遊等等,在這些活動當中所攝錄的影片都需要透過多媒體工具才得以具體呈現,而iPortfolio正具備了這些條件。」
同學的學習檔案以相片記錄了校外的學習經歷。
學校電腦課程配合推展計劃
為了有效推展iPortfolio,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已有全盤計劃。鄧校長說:「初小學生(Key Stage 1)的學習檔案會由老師主導。以一年級學生為例,他們每學科會挑選兩件代表作品放置在iPortfolio;越高年級的學生,學校對其學習檔案內容的要求也會相應調高,如小學四年級學生可嘗試寫一百字的自我介紹。至於如何讓小學生掌握iPortfolio的應用技巧?這不僅是某一部門的事情,我們視之為一個全校整體的推行策略。」
黃錦良主任補充說:「iPortfolio的推展需要電腦科作出相應的課程配合,例如,四年級學生要學會簡報軟體;五年級學會圖片編輯軟體;六年級懂得使用簡單的網頁製作軟體。這些技巧都可以讓學生豐富其iPortfolio,最終達至一個目標,就是把iPortfolio製作得美侖美奐。簡而言之,只要訓練學生掌握電腦軟體應用,製作iPortfolio就輕而易舉了。」
黃錦良主任認為iPortfolio的推展,需要電腦科作出相應的課程配合。
一年級同學的創意寫作作品。
同學及家長對系統深表歡迎
對於電子學習檔案的推行,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同學都因其能展示自己的實力而雀躍。鄧校長說:「我們相信,學習源於生活,學生可以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結合,再透過iPortfolio呈現,這無形中加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而且,每張放置在iPortfolio的相片及作品,都是由學生親自挑選的,從而建立了他們的價值觀,並提升其自我形象。」
黃錦良主任笑言:「老師會在相關課堂上展示同學的iPortfolio,再由同學親自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檔案,同學們都很高興終於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實力呢!這當中包含的意義是,當學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有觀眾時,他們會更用心製作,以呈現最好的一面。」
至於家長的反應又如何呢?鄧校長答道:「我們在開學時舉辦了家長會,向家長解釋採用iPortfolio的原因,家長對此非常認同,因為他們始終都要為子女製作學習檔案,現在學校提供了一個如此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參與子女的學習過程,當然樂於使用。」
[編輯:林庭瑄]